淇滨法院汲取“枫桥经验”的思想精髓,坚持“司法为民”根本宗旨,切实转变司法作风,创新群众工作方法,不断提高司法服务水平,维护和谐稳定大局。
一是深入推进社会管理创新,服务大提升。着力打造以 “一法官一村庄、一法官一社区、一法官一学校”为内容的“三个一”工程。全院法官利用周末或巡回办案时间,送法进村庄、进社区、进学校。全年开展法律讲堂10场,发放《身边的法律故事》宣传册700多本,普法宣传页1200份,解答咨询3000余人次。主动与辖区乡镇基层干部对接联系,共同排查纠纷隐患,诉前化解各类纠纷80多件。在城市管理集中整治提升活动中,抽调8名干警全程参与,院长带头参与集中整治行动6次,均圆满完成任务,受到区委政府表彰肯定。
二是为民司法,积极践行党的群众路线。通过开展司法亲民、便民、利民、惠民“四民”工程,不断深化干警群众意识和责任意识。认真倾听民声民意,积极回应群众关心的问题,先后召开座谈会3场,邀请80多名律师、代表委员、外地客商和基层群众来到法院提意见、挑不足,18条意见建议全部落实。在立案窗口安排专人负责导诉、材料转交、案件查询、判后答疑,摆放《诉讼指导手册》、饮水机、助听器、老花镜等便民物品。对20名行动不便、有特殊要求的案件当事人,通过上门立案满足其诉讼需求,让群众在第一时间感受到司法的温暖。对农民工追索劳动报酬、追索赡养费、抚养费、抚育费、抚恤金及赔偿金等类型案件,一律缓交、减交或免交诉讼费,为149件案件当事人缓、减、免诉讼费141万元。通过开设巡回法庭、假日法庭,主动到矛盾纠纷现场了解案情,调查取证,就地开庭,减少人民群众的诉讼成本,先后巡回审判80多场次。大力推行阳光司法,网上公布判决书1016份,开视频直播庭67次,社会各界旁听公开庭审5000多人次。深入开展“五联两帮一化解”活动,帮扶困难群众80名,解决实际问题64件,发放慰问品价值15000元。
三是务实发展,探索推进内部管理创新。在搞好日常文书评查、卷宗评查、庭审评查基础上,集中开展“三个一”专项活动,即集中开展一轮庭审观摩,全面提升法官驾驭庭审能力和水平;集中开展一次案件排查,对隐性超审限案件、长期未结案件、有信访苗头案件进行重点摸排,集中化解上述案件18件;集中开展一次文书评比,评选出年度优秀文书和较差文书各5份,借此提高干警对文书的重视程度和文书说理水平。积极探索推行“星级合议庭”制度,根据廉政、审判质效、信访等考核标准,将合议庭划分为一星至十星十个档次,有效激发一线法官工作积极性,形成了比办案、比晋位、比创新的良好局面。最大限度克服现有办公条件局限性,优化办公楼、审判庭功能划分,科学设置办公区、审判区、信访接待区,进一步方便群众诉讼,维护办公秩序,实现物尽其用。
四是以人为本,队伍建设取得新的成效。积极探索“三学三比三提升”素质提升之路,在日常工作中通过“学理论、比成绩、提升政治素养,学业务、比能力、提升办案水平,学典型、比奉献、提升工作作风”,开展集中学习活动3次累计20天。邀请市委党校教授到我院宣讲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并开展以“队伍管理创新、审判机制创新、社会管理创新”为内容的改革创新大讨论。与中国政法大学共建“法学教育实践基地”,积极推动学习型法院建设。开展道德讲堂2场,教育广大干警爱岗敬业、无私奉献,从身边点滴小事做起,争当道德楷模和廉洁楷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