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添加收藏 / 返回首页
当前位置: 新闻中心 -> 法院要闻

淇滨区法院“假日法庭”获好评

  发布时间:2014-08-11 08:40:44




    每逢周六周日和其他节假日,许多单位都不上班了,可是地处我市西部山区的大河涧法庭里却非同寻常,法官或在接待群众,或在组织调解,或在开庭审案,忙得不亦乐乎。这就是鹤壁市淇滨区法院今年5月份成立“假日法庭”以来,人们经常看到的一道亮丽风景,婉如秀美淇河的潺潺流水,不分节假日地流淌......    

    大河涧法庭管辖淇滨区上峪乡、大河涧两个乡镇37个行政村,边远山区群众到法庭办一次事很不方便,往往是趁赶集之机才得以到法庭立案、咨询法律事宜,如果赶上正好是双休日或节假日,群众就难能立上案、办上事。针对这种情况,该院党组从司法为民便民利民入手,决定在大河涧法庭设立“假日法庭”,方便工作日较忙的群众或压根就不知道哪一天是节假日的百姓在双休日节假日到法院立案或进行诉讼,以避免休息日诉求群众无人接待的现象。

    8月9日(周六)早8点,沥沥的细雨下个不停,法庭干警准时来到法庭,刚开门没等打扫完卫生,一位老汉拄着拐杖走进法庭,书记员马上将其搀扶到接待室,他叫魏六斤、76岁、大河涧窑家村农民,因赡养问题想起诉两个儿子。经法官询问得知,他有两个儿子一个女儿,均已成家,大儿子在家务农,二儿子在山城区经商,女儿嫁到附近农村,因魏老汉之妻年老多病生活不能自理,只有女儿常来照料,次子忙于生意无暇顾及,长子儿媳内当家以两个孩子正在上大学为由无力支付婆婆的医疗费和生活费,要求次子多出。为此魏老汉起了个大早步履蹒跚2小时来到法庭。见此,法官迅速部署,一边按照魏老汉提供的子女手机号码电话传唤三子女到庭,一边让书记员按照魏老汉的诉求整理询问笔录,一边让审判员和司机拉着魏老汉返到其家里了解老太太的病情,并现场确认委托手续,做好记录。法庭距窑家村尽管仅有10公里的路程,可都是羊肠小道,刚下过雨坑洼不平,来回俩小时,这时三个子女也来到庭。调解开始,通过拉家常、讲道理、析案情、背靠背、释美德,下午2点,各方达成一致意见:长子和女儿按月轮流照顾其母亲,次子负担母亲医疗费;这样没钱的出力,有钱的出钱,各方都非常满意。法庭门岗老杨对着王银忠庭长说:这叫“饥饿调解法”,法庭干警开怀地笑了。

    下午3点,两位妇女吵吵闹闹走进法庭大院,其中30多岁的付某是向周边超市供货的批发商,40岁的杨某是大河涧乡政府门口一家小超市的业主。问明情况后得知,因为三张1450元的供货单书写问题发生争执,双方各不相让。经法官按照证据规则细致解释、辨法析理、讲明后果,两小时后调解成功,并当场履行。

    下午5点30分,法庭干警来到上峪乡政府,法庭干警知道上峪乡机关干部每逢周五休息,周六正常上班的惯例。书记员和司机到东一楼打扫巡回审判点的卫生,正、副庭长去和乡主要领导见面,一是汇报本辖区近期的案件受理情况,二是征求对法庭工作的意见,三是对接渉诉信访工作,四是现场处理各类纠纷。

    假日法庭的设立,大大方便了群众诉讼,减少了不和谐因素、化解了各类矛盾,维护了辖区稳定,受到了乡党委政府主要领导的肯定,获得了当地群众好评,树立了法官和人民法院的良好形象。

                                

  

责任编辑:yj    


关闭窗口

您是第 21743173 位访客


Copyright©2025 All right reserved  河南省高级人民法院版权所有   豫ICP备12000402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