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以来,淇滨区法院建立了由336名各界人士组成的人民观审团成员库。针对运行过程中存在的“人员联络难、关系维护难、组织培训难”“三难”问题,淇滨区法院积极探索构建“一联三长”工作机制,有力促进了人民观审团的规范化运作。
“三联”即“定期联络、重点联络、观审联络”。成立人民观审团联络办公室,对全体成员进行“定期联络”,送阅《人民法院报》、《公民与法》等报刊杂志,发送工作动态、节日祝福短信,使观审团成员强化身份意识,增强履责意识。“重点联络”主要是将观审团成员根据职业身份分类分组,各业务庭在日常工作中需要与陪审团成员对接的,可以根据组别有针对性地进行意见听取、问题咨询、调查研究,充分利用观审团成员专业特长和社会经验,有效提高联络效率和对接质量。“观审联络”就是在开庭3天前从成员库中随机选取9至13人,同时由书记员向观审团成员介绍案情、所适用的法律程序,为履行职责做好准备。
“三长”即“院长、组长、团长”。明确一名主管副院长专门负责人民观审团工作,负责召集人民观审团“组长”工作会。将观审团成员分为社区村庄组、财经金融组、公司企业组、教师医生组等8个组别,每组明确一名热心公益、德高望重、时间相对充裕的人员为组长,与主管副院长、联络办、庭长共同做好小组成员的联络召集。在“观审联络”中,开庭3天前临时指定一名观审团团长,与法官共同做好本次观审预备、旁听、评议工作,并将观审情况及时向所在小组组长报告。为充分调动“组长”、“团长”履职积极性,实行“组长”、“团长”与普通观审团成员差别待遇,适当提高他们的补助费用,并积极派法官帮助、参与“组长”、“团长”本职工作,形成互相捧场、互利共赢的良性工作机制。
同时,为提高培训质量,淇滨区法院积极鼓励分组培训,将培训任务分配给小组组长,由法院提供培训教师、拨付培训费用、印制培训材料、提供培训场地、监督评价培训效果,避免培训对象过多、过杂影响培训效果。
今年以来,淇滨区法院共开展各类人民观审团联络工作26次,组织观审案件7件,召集各组组长召开座谈会3次,组织各组别培训2轮。法官积极参与各组活动11人次。人民观审团工作呈现出规范化、有序化运作的良好态势。